辽宁公务员考试招考信息报考指导阅读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络课程辅导图书在线咨询1对1直播课返回首页

时政热点:“二孩随谁姓”,没必要太纠结

推荐:辽宁省公务员考试信息2017-10-20 15:33:01 | 红网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必看

国考公告 公告解读 考试大纲 大纲解读 职位表 职位分析 报名入口 考试安排

国考摸底考试 猜猜你能得多少分?     模拟报名系统 体验流程根据分数选职位!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政策解读峰会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全程备考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实时数据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
2018国考手把手教你选适合的职位 2018国考报考大餐—实用技巧
2018国家公务员笔试辅导体系课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线上课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二孩时代,孩子跟谁姓在一些家庭里产生了分歧。有人觉得孩子随父亲姓是传统,也有人觉得孩子随母亲姓也未尝不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对2032名受访者的一项调查显示,47.5%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应该随父亲的姓。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23.2%的受访者则表示对此不能接受。(10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在“全面二孩”语境下,“二孩”究竟应“随父姓”还是“随母亲”,近年来,确实是不少家庭十分关心,甚至会引发一些家庭矛盾纠纷的一个问题。这正像此前媒体曾报道的,“‘二孩随谁姓’渐成中国部分家庭心结”。这种背景下,上述“54.7%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调查结果——意味着,多数人已能接受“孩子随母姓”,当然有其值得欣慰肯定之处。

但尽管如此,对于“多数人能接受孩子随母姓”调查结果,及其背后的“随谁姓”问题本身,笔者仍然觉得,实际上都没必要太过在意、计较甚至纠结;而无论“随父姓”还是“随母姓”,更理性和现实可行可取的做法其实都应该是:充分尊重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婚姻家庭风俗习惯。

在这里,恐怕首先要看到,即便“54.7%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的调查结果,是完全真实准确的,但口头上的“能接受”,与行动上的“已实施”,恐怕很可能并不是可以简单画等号的一回事。如据此前媒体报道, 安徽省长丰县曾以“随母姓奖千元”方式鼓励民众让孩子“随母姓”,但该政策实施3年的结果却仅仅是,“该县有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在“孩子随谁姓”上的实际选择仍是“随父姓”。

更重要的是,针对“随谁姓”问题,还应充分意识到,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随父姓”传统文化,与“男女平等”等现代文明价值并不是必然绝对矛盾、不可兼容的,更不宜简单视为一种必须革除舍弃的文化“糟粕”,而是有其基于“慎终追远”价值观的历史和现实合理性的。因为这种“随父姓”传统,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沿袭久远并早已被人们普遍认同遵守,既是一种不断通过历史演化形成的自生自发秩序,也是一个社会所的重要“公序良俗”基础所在。因此,充分尊重这种传统,不仅有利于彰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维护包括家庭婚姻在内的社会秩序的和谐。事实上,这种“随父姓”传统,并非中国独有,亦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传统。另一方面,从现代法治角度看,无论“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其实都是纯属个人私权、自主决定范畴内的,“法无禁止”的“家务事”,根本无需外力去倡导或反对。如据《婚姻法》,“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实际上,如果仔细品味一下目前伴随“全面二孩”而集中出现的“二孩随谁姓”问题,不难发现,一些二孩母亲及其背后的外公外婆,之所以要求“二孩应随母姓”,强调“我是家中独女,父母也有延续香火的想法”,相应的观念事实上同样也是完全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因为,女方自身同样一般也是“随父姓”的,这意味着,所谓的“随母姓”,其实主要是“随外公姓”而非“随外婆姓”,也就是说,“二孩随母姓”归根到底还是另一种形式的“随父姓”。而既然如此——“随父姓”与“随母姓”都源自传统文化,显然没道理也没要将两者厚此薄彼地对立起来,并为此纠结不已,简单认为前者就是传统、落后的,而只有后者才是“现代、进步”的。

文/张贵峰

责任编辑(高悦)

相关文章推荐
历年真题
考试提醒
重点推荐
视频专区
推荐课程
最新活动
我要提问在线问答
问: 地方税务局没写是参公,那就是公...
提问人:花开彼岸1993|03-27已解决
问: 函授本科7月拿毕业证,今年能以本...
提问人:米米的晴天|03-27已解决
问: 应届往届身份怎么确定
提问人:世辉网络|03-27已解决
问: 签了假三方 档案在人才市场 毕...
提问人:54jingtian|03-27已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