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信息报考指导阅读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络课程辅导图书在线咨询1对1直播课返回首页

国家公务员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考情分析(2)

(二)面试测评要素分析

1. 综合分析能力

近三年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往往不以常规的“请谈谈看法”为提问形式。2015年虽然没有设置开放式问题的题型,但在资源争夺题型中,在资金分配时需要说明理由,这也间接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016年也未设置开放式问题的题型,但在多项选择题型中,需要说明选择一些选项的原因,同样也是间接考察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017年的试题中,也多以提出论证理由、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为主。

(1)考查特点:

①以社会现象为出题背景

【例题】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言论充分自由的时代,其虚拟性让每一个人都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但也成为了孕育谣言的温床。而且由于互联网的超高的传播效率,与曾经的口口相传相比,如今的谣言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可以影响像一大群人的行为,甚至引发社会恐慌。虽然国内对于谣言审查严格,但谣言制造者们辗转腾挪,使得谣言依然屡禁不止。

而在辟谣力度与处罚措施上,众多谣言中只有少部分谣言及其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或处罚,情节严重并触犯法律者,查处手段包括依法行政拘留、删帖、公开道歉、罚金以及封号等措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呈现多样化。微信、微博、论坛等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但网民获取辟谣信息的渠道依然以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为主,其中男性网民的网络谣言洞察力胜过女性。同时,网民的年龄、学历对网络谣言识别度也有较多的影响,网络谣言辟除行动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谣言的出现打破了多彩互联网生活中的平静和秩序,只有了解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治理网络谣言的根本方法,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持续。以下是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12种原因:

1.信息监管技术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出现,这给信息监管技术带来全新的挑战。目前,某些信息监管技术还比较落后,对一些新型信息传输领域的监管还不到位,致使有害信息得以传播,其中也包含谣言的传播。

2.难以确认和跟踪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造谣者利用网民的正义感,引起舆论的高潮,把网民卷入谣言中成为网络谣言传播媒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造谣者提供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将造谣者汇入到广大的网民群众中,就如同一滴水融入到江河中,难以确认和跟踪,给后期寻找带来了巨大阻力。

3.社会信息不够透明。社会信息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如果社会信息不能有效公开,民众势必会对事态的进程产生种种盲目性猜测,从而导致谣言产生。

4.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个别权力部门和贪腐官员的劣迹让人们产生了对政府、官办机构及官员的不信任感,使公众的不信任感增强。此外,近十年来,从凡事听信专家观点,到对专家持普遍怀疑态度,专家的话也越来越丧失了公信力,这就更使人们对信息难辨真伪,谣言借机散布开来。

5.媒体及少数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助长了政治谣言的传播。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漠,通过短信、境内外非法出版物,传播和喜欢追逐诽谤中国高层的“秘闻”、政治斗争史”,在酒宴和小圈子内传播小道消息和政治谣言,发表不利于团结统一的言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助长了政治谣言的散播。

6.网络推手制造谣言。近年来,一些网络推手在网上散布谣言,许多网民难辨真假、信假为真,并发表一些非理性的意见和看法,致使网上舆论距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谣言一旦形成规模,群体效应将会显现,即便有人发表质疑的言论,也可能很快被淹没。

7.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网民素质良莠不齐使得必然有一些网民缺乏对网络谣言的正确判断,难于辨别信息的真假,盲目地转发和评论进而无意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助推器。而且还有些人出于对社会现实存在严重的不满,又无处发泄,从而在网络上散布谣言。

8.商业利益的驱动。当前,谣言与经济活动的联系愈益密切,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利益集团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或者谋取私利,自己出面或者利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策划机构等,用金钱、名利、美色等收买一些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甚至负责人,相互勾结起来制造谣言、假新闻,并大肆传播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9.网民“宁可信其有”的心理。对于网络谣言的态度,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宁可信其有”,仅有少部分人表示坚决抵制。而网络谣言恰恰是利用了人们“宁可信其有”的心理,只要把内容编的看似有理有据,就很容易让这一部分人信服,再加一些怂恿传播的话语,谣言就这样流传开来。

10.信息管理法律法规滞后。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许多新型传播行为的性质难以界定,对这些新型传播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也难以追究法律责任。在不能得到有效制裁和责任追究的情况下,谣言等有害信息传播的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客观上助长了其滋生蔓延。

11.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成为网络谣言心理动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人们很难为自己的未来制定准确的预期,在心理上和思想上难免会出现迷惘和浮躁,进而衍生出怀疑、猜忌、不满和攻击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成为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动因。

12.有关部门对网络谣言打击不力。目前网络谣言的整治往往就是做样子、走过场,对一些故意造谣、传谣的网络大V常常只是禁言一段时间而很少销号;对于经常编造谣言的账户,不少网民举报却得不到回应,更看不到应有的处理;网络上的内容是否为谣言,往往是发布的网站自我判定,很少看到有关部门对网站的监管和纠错;一些大型商业网站在内的不少网站多次出现故意甚至恶意的造谣、传谣事件,不少网民也呼吁严惩,但是却很少看到哪个大型商业网站受到严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谣言的蔓延。

问题:

选出4条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②以政策理解为出题背景

【背景材料】

当公众在热议进口石油焦对我国雾霾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率先向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环保部申请了有关信息公开,并提出希望全国人大能成立针对雾霾治理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2017年1月6日下午,沈岿告诉澎湃新闻,近期在看到国家能源局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严格限制燃石油焦发电项目规划建设的通知》后,他于1月5日通过两部委官网在线申请信息公开,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雾霾成因的信息。

此外,在沈岿看来,雾霾治理很复杂,应该在全国人大的层面来谈,地方人大曾有过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先例,但在全国人大的层面一直还没有过,“需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

作为一名研究行政法的专家,沈岿表示,政府信息公开原本便属于他的研究领域。此前,他也曾就其他问题申请过政府信息公开,但针对雾霾的相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更主要的是个人原因,其实我和普通民众一样,希望关注雾霾的成因,无非就是想要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更加干净的环境。”沈岿说。

沈岿告诉澎湃新闻,他希望能促成全国人大成立针对雾霾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据他介绍,地方人大曾有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先例,但在全国人大的层面一直还没有成立过,“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么大一个问题,据我了解,更多是执法层面的问题,需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

澎湃新闻注意到,《宪法》第七十一条显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且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做出相应的决议。

1月6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告诉澎湃新闻,“特殊问题调查委员会”不需要特殊条件,只要按照程序启动即可。“我赞成他(成立委员会)这个提法,因为雾霾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何兵说。

同一天,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介绍道:“启动特定问题调查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程序非常严谨,重大社会问题凡政府政法不能解决的才能由人大依法行权,但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不能解决的,才可能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作为临时机构行使权力;另外,委员会调查的社会问题必须有重大影响,问题还必须是具体的。”

澎湃新闻注意到,沈岿向两部委申请的内容共五项,分别为:“燃石油焦火力发电项目在国内的数量”、“这些项目的燃石油焦的来源”、“这些项目的污染监测数据”、“这些项目的污染与当前的大气污染(雾霾)的关联度”和“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出台本通知的背景”。

澎湃新闻注意到,沈岿提到的《关于严格限制燃石油焦发电项目规划建设的通知》,事实上是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环保部于2016年12月22日下发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严格限制燃石油焦火电(含热电)项目的规划建设;尤其在京津冀鲁、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城市,要求禁止审批建设自备燃石油焦火电(含热电)项目。

“我对燃石油焦没有特别的研究,但是昨天在朋友圈看到这个消息(通知)后,内心其实有一个疑问:既然两部门联合出台这样的政策,显然背后是有考虑的,只不过我们目前无法通过《通知》的内容了解其考虑的事实,所以想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希望官方作出信息披露。”沈岿称。

他认为,尽管发文的是两个部门,但石油焦发电项目牵扯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地方利益等相关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指出,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国家能源局曾给石油焦的定性是:石油焦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含碳量高、硫份高、含有重金属化合物的特点。

中国环境科学院大气专家柴发合研究员曾介绍,由于硫含量高、二氧化硫产生浓度较大,如果治理不到位,使用石油焦作为燃料确实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问题一: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请说明理由。

问题二:8个信息卡,考生在讨论时可以选出4个依次向考官申请,获得信息卡对应的各部分详细信息。

信息卡A:是否有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先例

信息卡B: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实践中可操作性

信息卡C:支持的专家的观点

信息卡D:反对的专家的观点

信息卡E:沈教授提出设立专门调查委员会的理由

信息卡F:国外制度调查委员会比较法研究

信息卡G:我国雾霾现状

信息卡H:沈教授提出的调查问题的范围

责任编辑(高悦)

标签:
分享
相关文章推荐
历年真题
考试提醒
重点推荐
视频专区
推荐课程
最新活动
我要提问在线问答
问: 地方税务局没写是参公,那就是公...
提问人:花开彼岸1993|03-27已解决
问: 函授本科7月拿毕业证,今年能以本...
提问人:米米的晴天|03-27已解决
问: 应届往届身份怎么确定
提问人:世辉网络|03-27已解决
问: 签了假三方 档案在人才市场 毕...
提问人:54jingtian|03-27已解决